一、继电器是什么?
继电器(Relay)是一种电控制器件,它实际上是一个用较小的电流或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或电压的“自动开关”。它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、安全保护、转换电路等作用。
简单来说,它是一个由“小开关”控制“大开关”的装置。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吧。

二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
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效应。最常见的电磁式继电器主要由电磁铁、衔铁、弹簧、触点等部分组成。
其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两步:
1. 吸合过程(线圈通电)
- 电流通过线圈:当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控制电压(或电流)时,线圈中就会流过电流。
- 产生磁场:根据电流的磁效应(奥斯特定律),这个电流会产生一个磁场。
- 磁化铁芯:线圈中间的铁芯被磁化,成为一个电磁铁。
- 吸引衔铁:磁化后的电磁铁产生足够的磁力,吸引对面的衔铁(一个可动的铁片)。
- 触点动作:衔铁向下运动,带动与之连接的动触点移动,使其与常开触点(NO)闭合,电路导通;同时与常闭触点(NC)断开,电路切断。
2. 释放过程(线圈断电)
- 切断线圈电流:当线圈两端的控制电压被移除后,线圈中的电流消失。
- 磁场消失:电磁铁的磁场随之消失。
- 弹簧复位:失去磁力后,衔铁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回到初始位置。
- 触点复位:动触点与常开触点(NO)断开,与常闭触点(NC)重新闭合,电路恢复初始状态。
三、继电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电路符号
- 线圈(Coil): 电路符号通常用一个方框或几个圆圈表示。在电路中用字母“K”或“KR”表示。
- 触点(Contacts):
- 常开触点(Normally Open, NO): 线圈不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,通电后闭合。
- 常闭触点(Normally Closed, NC): 线圈不通电时处于闭合状态,通电后断开。
- 公共端(Common, COM): 动触点的连接端。
电路符号表示:
通常会分开画,线圈在控制回路,触点在主回路,并用相同的标签(如K1)表示它们是同一个继电器的两部分。
四、继电器的主要应用
继电器之所以被广泛应用,是因为它实现了控制电路(低压弱电流) 和被控制电路(高压强电流) 之间的电气隔离,用小信号控制大功率设备,既安全又可靠。
- 自动控制
- 家用电器: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的压缩机启停、模式切换等,都是通过继电器控制电机和加热管。
- 工业设备:自动化生产线、机床控制等,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输出信号通过继电器来控制电机、电磁阀等大功率设备。
- 安全保护
- 在电力系统或工业控制中,当检测到过流、过压、过热等故障时,保护装置会发送一个信号给继电器的线圈,使其动作,从而迅速切断故障电路,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。例如:热继电器就是专用于电机过载保护。
- 信号转换
- 多路控制:用一个开关信号同时控制多个不同的电路。
- 逻辑电路:在早期的逻辑控制和汽车电路中,继电器可以组成“与”、“或”、“非”等基本逻辑门电路。
- 转换电流类型:用直流电(DC)控制交流电(AC)设备的通断,反之亦然。例如,用 Arduino、树莓派等单片机(输出5V DC)控制家用的220V AC灯泡。
- 扩大控制范围
- 用一个很微弱的信号(如传感器输出信号)来控制一个需要较大电流才能工作的器件。例如,用光敏电阻的微小电流变化控制继电器,再由继电器去启动大功率的照明灯。